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北京】雲門武術老師 經營北京傳統胡同

【北京】雲門武術老師 經營北京傳統胡同  深入閱讀

大陸是武術之鄉,原為雲門舞蹈教室武術老師的黃鴻璽從小練拳,一直都對拳法的發源地非常好奇,因此申請了2010年第六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得到旅費補助,奔赴大陸各地一探武術究竟。
「在中國旅行久了,就會自然發現北京是一個旅行的節點。」成為雲門流浪者的幾個月之間,黃鴻璽常常坐上晚車,一鎮趕一鎮,但北京卻是最常換車、轉機的中轉處,旅行者也都在這裡找資料、整理行程。因此,黃鴻璽想要在北京經營一家提供武者、背包客歇息的客棧。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移動的城市 梵谷黃的北京秋日

移動的城市   梵谷黃的北京秋日】→ 深入閱讀

街道兩旁黃葉紛呈的銀杏樹,雖未到滿樹黃葉的時候,然而由綠轉黃、用力裝扮秋色的氛圍,卻濃得路人不禁停步,拿出手機留下北京初秋的黃顏色,我第一次感覺到北京城也有
法國城堡那種童話般的繽紛色彩。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大廈

【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完工】→ 深入閱讀

2014年12月下旬,黃浦江畔的超高建築「上海中心」亮燈啟動,為著名的浦東天際線再添一處風景。隨著該樓完工,曾經的中國最高建築「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宣告退位,由「上海中心」取而代之,成為中國第一高的摩天大樓,同時也是世界第二高,僅次於杜拜哈里發塔的高樓!

從年度漢字剖析中國

【從年度漢字剖析中國】→ 深入閱讀

回首八年的年度漢字,不難讓人想起「國民」一詞,「國民」拆開就是「國」與「民」,曾有兩年,國字閃爍發亮,但卻有六年的時間,民字負擔沈重。國與民之間如何協和,這是中國的挑戰。

1995年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推出年度漢字徵選,所謂年度漢字,亦即表達該年社會民心想法之字,獲選漢字年底於京都清水寺公佈。
2006年中國也開始由政府單位與民間合辦年度漢字票選活動。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選出兩個漢字與兩個詞:國內字與國內詞、國際字與國際詞。前者表述該年對國內景況的人心感受,後者則表達對國際局勢的觀感。年度漢字的國內字可說是該項活動的核心,也是中國人如何看待己身社會的指標。


筷譯中國 ── 論水•水論

【筷譯中國 ── 論水•水論 】→ 深入閱讀

石銚磚爐聽煮茶,行廚唯恐食單奢。
鴛漿鱗脯都無用,只載城西水一車。      清 ‧ 胡延《長安宮詞》第92首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個個是必需品。劈柴點火為了等燒水,米飯的味道也受水的好壞、多寡影響,此外如添油加醋入菜、小泡大烹煮茶……七件事都離不開水。中國人對水的品味,也有「自古高僧善鬥茶、從來雅士善品水」的說法。
自古以來,跟水有關的料理一直都是中國人心目中最溫暖與極致的,從慢火細燉的湯、到小爐焙煮的茶皆是。若仔細探究,水不僅是一個載體,承載了材料的風味、溫度,更是左右食物風味的關鍵。因此,若能掌握水,幾乎就能改變各種材料的特質;若從品嘗的角度而言,水不僅用形體佔據了料理的空間,也能創造料理的質地。
自然界的水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從上而下,可分為天上水、山中水、地上水、地下水四種。不同的氣候現象、不同的地理結構,讓這些谷山壑岩中的水擁有了獨特的經歷、質地與味道,若要講究,就讓我們在泡茶進食前,先靜心、開眼、大步先論水。

香港 ── 入住吳宇森電影場景!美荷樓

【香港 ── 入住吳宇森電影場景!美荷樓 】→ 深入閱讀

數年以前,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以一系列作品,展示了香港宛如火柴盒一般的蟻居生活,大大撼動世人眼界。如今我們習以為常層見疊出的港式公寓,實則源自一場意外。五○年代,石硤尾木屋因居民點燈不慎起火,火勢延燒超過六小時,四十英畝社區頓成焦土,造成五萬多人流離失所。為了安置災民,政府開始興建臨時房屋,稱為徙置大廈,這是香港第一代的公共住宅。

宋冬野╳馬世芳:回歸一段生活的旋律

【宋冬野╳馬世芳:回歸一段生活的旋律 】→ 深入閱讀

「音樂」的起源相當古老,無論是源自古希臘語、意指「繆斯女神的藝術」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或是中國《詩經》以降手舞足蹈的吟哦傳統,都充分顯示出音樂與心靈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在這眾聲喧嘩的人間世,是否還有什麼暖心熱手的歌曲,能夠再次觸動當代人幽冷而寡漠的內在世界?本期《Or旅讀中國》邀請讀者共同張開耳朵,跟隨宋冬野和馬世芳的對談,重新回歸一段生活的旋律。
【宋冬野】
土身土長的北京人,09年起成為豆瓣獨立音樂人,專輯《安和橋北》更榮獲首屆魯迅文化獎年度音樂獎,被許多樂評家目寓為中國新民歌浪潮的代表人物。
【馬世芳】
資深的廣播媒體人兼不可救藥的音樂愛好者,現於News98電台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並出版有《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歌物件》等文集。

撞紅缐、吃古突、餵果樹吃飯-妙趣百生話年俗


經過萬物沈靜寒冷的冬季之後,春天即將來臨。在嶄新的開始前,總要有些歡樂的慶典,讓人奢侈一下、放縱一下,慰勞一年來的辛勞。所以新年期間,各地總是有很多有趣的習俗,用來鼓勵大家多休息,養足精神,儲備更高的士氣去開創更好的未來!

港台數字會說話

【港台數字會說話 】→ 深入閱讀

公共場所冷氣】香港20℃ vs. 台灣26℃
曾經有人這麼打趣道:南極的夏天不是最冷的,香港的室內才是!相信許多曾經行旅香港的朋友都有過這麼一個經驗,進入酒店房間以後定睛一看,空調溫度設定在18!宛如住在愛斯基摩人的雪屋。

手扶梯速度】香港0.65m/sec. vs. 台灣0.5m/sec.
反過來說,來台旅遊的香港人頗為納悶的情況是,為何捷運站手扶梯速度已經夠慢了,大家還是寧可靠右站立,也不願左側通行。分秒必爭的香港人就連在秒速0.65公尺的扶梯上也要小跑步呢。

每人平均居住空間】香港4.18坪 vs. 台灣10.89坪
香港住宅是出了名的小,但其實他們並不那麼介意居住空間的問題。相反地,港人格外注重布局裝潢,小巧的面積也能佈置出溫馨的家。而台北人平均居住面積是10.89坪,更枉論南部鄉親的房子在香港眼裡看來都是豪宅了。

香港 ── 滄海變成文藝基地!香港油街

油街實現,是香港作為「地才」的又一例證。二十世紀初期,這一棟結合維多利亞窗櫺壁面與唐式歇山重簷屋頂的紅磚建築,原是皇家遊艇俱樂部會所,專供帆船、划艇、航海愛好者聚會之用。可想而知,會所位置必定濱海,始能就近停泊船隻。然而站在如今的油街實現,眼前卻不是碼頭、不是大海,而是紮紮實實的一片土地。經歷百年變遷,滄海已成桑田,都給填起來了。

嘆早茶,時間的風味

【嘆早茶,時間的風味】→ 深入閱讀

「嘆」在廣東話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見,喝早茶在廣東人的心目中是一種愉快的消遣。吃點心時杯盤碰撞的清脆響聲,翻看報紙的沙沙聲,人們聊天感慨的喋喋不休,夾帶著茶樓夥計神清氣爽大聲問侯,全部聚集在了一起,匯集成了這個城市美好的市井之聲,傳遞港人最地道的飲食文化。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Tom Waits - If I have to go



歌词翻译:非魚先生 

And if I have to go, will you remember me 
如果我不得不走,你会记得我吗 

Will you find someone else, while I'm away 
你是否会在我离别时去找寻另一个他 

There's nothing for me, in this world full of strangers 
在这个充满陌生人的世界里,我一无所有 

It's all someone else's idea 
这都是他们的想法而已 

I don't belong here, and you can't go with me 
我不属于这,你也不能和我一起走开 

You'll only slow me down 
你终将会让我沉寂 

Until I send for you, don't wear your hair that way 
在我回到你身边前,别把头发弄成那样 

If you cannot be true, I'll understand 
如果你不愿深信,我也会理解 

Tell all the others, you'll hold in your arms 
That I said I'd come back for you 
告诉那些人,我对你的誓言被你相拥在怀 

I'll leave my jacket to keep you warm 
留下我的外套吧,带给你一丝温暖 

That's all that I can do 
这就是我能为你做的一切 


http://www.xiami.com/song/3461864/st/2,4dc0ee48ca6da18856000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數讀哈爾濱】延續52年的夏季音樂會


聯合國授予的音樂之都
俄國人的生活中總少不了音樂,茶餘飯後之際,伴著手風琴高歌一曲,是人人喜愛的家庭娛樂,隨著中東鐵路的鋪設,俄羅斯僑民也將對音樂的熱愛傳入哈爾濱。


哈爾濱不僅有著中國第一架鋼琴、第一個交響樂團、第一間音樂學院、還有五十餘年歷史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豐富的音樂文化,讓哈爾濱在2010年獲得聯合國授予的「音樂之都」稱號。創始於1961年的哈夏音樂會,每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延續五十二年,是中國最久的音樂節慶。

【數讀哈爾濱】中國第1家電影院


猶太人帶來的新奇文化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電影史上認定的第一家電影院,是建於1908年的上海「虹口大戲院」,如今這種看法卻被哈爾濱出土的史料所改變。


據文獻記載,中國的第一家電影院,甚至第二家、第三家都在哈爾濱,目前有紀錄可知的最早一間電影院是中央大街上的「科勃采夫法國電影院」,由猶太人瓦西里耶維奇‧科勃采夫於1905年創立,之後出現了「捷克斯坦電影院」、「敖連特電影院」等多家猶太人創立的電影院,到了1909年間,哈爾濱已有八家電影院,當中有六家都早於上海虹口大戲院。


【數讀哈爾濱】一年喝掉30萬噸啤酒


喝啤酒像灌溉

提到啤酒之都,許多人會說德國慕尼黑,其實自2003年起,中國已穩居世界啤酒最大生產國10年,每年釀造出世界1/4的啤酒,德國僅僅排名第五,而中國不僅能產,也能喝,是每年消耗最多啤酒的國家,光是在哈爾濱,每年喝掉的啤酒就高達30多萬噸!

受到俄羅斯文化的影響,啤酒對本地人來說不算酒,更像是日常飲料,於是「喝啤酒像灌溉」就成為街頭奇景之一,在哈爾濱,喝啤酒是按「箱」來計的,俗話說「踩一箱」,代表著今天個人要包辦一箱24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