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捕捉城市面容】青島建築巡禮


建城不過百餘年的青島,儘管沒有輝煌顯赫的背景,卻也不乏千瘡百孔的過往。各色建築的樑柱窗櫺之間,潛藏的是逝者如斯的警醒。流連在屋宇樓房裡,其實走的是青島的歷史鋼索。

1891A.D.

山東設有十府三州,其中青島隸屬於膠州,舊稱「膠澳」。這一年,總兵府從蓬萊遷至青島,一般認為這是青島歷史的開端。

1897A.D.

山東曹州的天主教堂遭土匪搶劫,兩名德籍神父遇害,史稱曹州教案。德國以此為由出兵佔領膠州灣,隔年簽訂《膠澳租界條約》,開放青島為自由港。

1899A.D.

德國租界正式命名為「青島」。

1901A.D. 安娜別墅


在眾多赫赫有名的青島建物之中,安娜別墅鮮少受到關注。一來它在外觀上沒有十足的創新,二來它並非政要機關所在地,僅僅是一戶民宅。然而安娜別墅在歷史上和地理上卻有一定的價值,它不但是青島落成最早的西方建築,同時也佔據了殖民初期華洋社區的分界。以此向西北是華人商業區,以此向東南則是歐美人士的活動範圍。經過幾次產權轉讓,目前安娜別墅仍舊是一般民居,僅供外部參觀。

access_公交車301305320天主教堂站
add_市南區曲阜路浙江路口

1901A.D. 膠州郵政局


在德治時期的政府建制裡,法院與郵政是兩個獨立於總督府以外的機構,地位如同於台灣的監察院或考試院。可以見得,最初德國將郵務視為拓展貿易與行政的重要媒介,因而在安徽路上興建了氣勢磅礡、有著開闊敞廊的四層建築作為郵政總局。

格局方正、線條簡約,正對街角處聳立著兩座尖頂塔樓的郵政局,在二戰以後恢復了國民政府的行政配置,即郵(郵務)電(電話、電報)通訊合一,如今舊址便成了郵電博物館對外開放。1000多件展品宛如進入了電影《風聲》裡頭「以郵電進行諜報往來」的世界。

access_公交車56501321316320312307305棧橋站
add_市南區安徽路5
tel_+86-532-6889-7889
time_旺季08:30~17:00;淡季09:00~16:30
ticket_RMB50

1902A.D. 聖心修道院


如今的山東儀表研究所,在20世紀初曾是一座由教會出資、修女執教的歐人女子寄宿學院。原先只招收德國女孩,後來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甚至家境富裕的中國女孩也能夠住讀,學習語言、宗教、家政、藝術等等知識與技能。

access_公交車301305320天主教堂站
add_市南區浙江路28

1904A.D.

連接青島與濟南的膠濟鐵路全線通車。

1905A.D. 望火樓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棟建物作為其精神指標,它也許不是最高慫筆直或光芒萬丈的,卻往往陪伴著市民度過數十載家居歲月,比如香港的中銀大廈、上海的外白渡橋、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對青島人而言,造型簡陋的望火樓,反而較風格繁複的古蹟更具意義。

顧名思義,這是德治時期的消防局守望台,24小時派駐人力,一旦發現火災即拉鈴敲鐘,通報各地的消防隊火場位置,直到電話被發明以後,望火樓才完成了它的階段性使命。自然,望火樓的位置必須要能眼觀四面,在高樓尚未建成的那些年,望火樓一直是市區裡最顯著的建物,因而被市民視為青島象徵。

access_公交車1221225觀象路站
add_市南區觀象一路坡頂

1906A.D. 膠澳總督府


德國佔領青島以後,是抱著長期發展的心態對青島進行建設的,因此他們不但帶來了啤酒,也斥資85萬馬克打造當時面積最大、耗費最鉅的建築作為行政中心。一如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如今成了總統府,這一棟膠澳總督府目前也是青島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但當地人更喜歡稱呼它「老市政府」。

作為公共建築,總督府一改巴洛克式強調律動、曲線的風格,以莊嚴肅穆的中軸線對稱格局塑造規整的氣勢。所有建材都就地取材,包括青島花崗岩、大窯溝(中山路)紅瓦,甚至施工也都是由華人承包,被認為是中德在工程上的一次合作。

access_公交車1626217220225367青島路站
add_市南區沂水路11

1907A.D. 迎賓館


從空中遠眺迎賓館,像是格林童話傳說中的糖果屋;從近處仰看迎賓館,卻又成了宮崎駿動畫裡屢屢出現的具有魔力的城堡。這構成了德式建築在青島最主要的形象:鵝黃色的外牆、櫛次鱗比的紅瓦,以及如荊棘蔓生的蘑菇石磚。

迎賓館最初興建的原意是作為總督官邸,隨著青島坎坷的歷史命運幾度易主,在德國人、日本人、中國人之間來回輪轉。而現在迎賓館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展示歷任屋主遺留下的家具、擺飾,以及到訪賓客(包括蔣介石夫婦)的相片。此外迎賓館的腹地公園景色優美,是俯視青島市區的絕佳地點之一。

access_公交車1214217220221225228青醫附院站
add_市南區龍山路26
tel_+86-532-8789-5403
time_08:00~17:30
ticket_RMB20

1910A.D. 江蘇路基督教堂


在德國的城市規劃藍圖裡,打算在東側高地建一座基督教堂,西側高地建一座天主教堂。由於當時在青島的教徒人數不多,因而不分教派的新教信徒都會來到這裡做禮拜,自然教堂也沒有特定的名稱,大家通稱它為「基督教堂」。直到文革後,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鬆綁,各地的教會又重新活絡起來,教堂林立之下為了便於區別,如今多稱為「江蘇路基督教堂」。

基督教堂同樣保有中歐古堡風格,特別的是,更強調不規則、圓弧形的律動感。方窗、圓窗、拱形窗將波紋牆面切割出有別於一般教堂的審美趣味,有些人打趣說,從正面看來,基督教堂就像是瑪莉兄弟裡的蘑菇人呢!

access_公交車1214217220221225228青醫附院站
add_市南區江蘇路15
tel_+86-532-8286-5970
time_08:00~16:30
ticket_RMB10

1914A.D. 膠州帝國法院


與總督府相隔一條街,同樣黃牆、紅瓦、蘑菇石磚的帝國法院,卻不帶中世紀古堡風格。作為國家高等裁判機關,法院的外型也如同它的作用一般有規有矩、有稜有角,與精細繁複的南歐、濃郁斑斕的東歐建築相比,一目了然可以感受到德國人厚重剛正的性格。

access_公交車1626217220225367青島路站
add_市南區德縣路湖南路口

1914A.D.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雖不是參戰國,卻因為英日德爭奪膠州灣主權,讓青島淪為亞洲唯一的戰場。

1919A.D.

一次大戰結束後召開的巴黎和會,英法義三國不顧中國要求,將德國在山東半島的主權轉讓給日本。此舉引發了北京以學生為主的遊行示威、罷課罷工運動,稱為「五四運動」。如今在青島就有紀念此一事件的「五月的風」雕塑。

1922A.D.

為釐清青島主權問題,中日雙方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中國正式收復青島。

1924A.D. 黑氏飯店


相較於德式建築,青島的法式建築就少得多了。1924年落成的黑氏飯店小巧可愛,桃紅磚牆、山字型門面、五座小尖塔,像是樂高積木砌出來的房子。後來因為經營不善,如今成為一間幼兒園。

access_公交車1214217220221225228青醫附院站
add_市南區湖南路11

1934A.D. 天主教堂


無論週間週末、上午下午,青島天主教堂前廣場總是有成群結隊身著婚紗的新人在此拍攝紀念照片。他們或藍或綠、或黃或紅,為青島最著名的地標妝點出繽紛的色彩。或許可以說,八大關、情人壩與天主教堂,是青島最浪漫甜蜜的三個所在。

由於位在浙江路的小山坡上,再加上本身的高度,天主教堂一直是青島最醒目的建築,遠遠就能望見哥德式建築特有的尖聳高塔,然而它卻缺少哥德風格繁複唯美的裝飾。原來這是因為在興建途中,德國正好由希特勒執政,嚴格限制資金外流,在此情況下不得不修改設計圖,最終形成目前結構宏偉,但外觀素雅的樣貌,兼具了美學與歷史上的意義。

access_公交車301305320天主教堂站
add_市南區浙江路15
tel_+86-532-8286-5960
time_09:00~17:00

1938A.D.

日本以「德縣路事件」(兩名日籍水兵在德縣路遭到槍擊)為由再次進占青島,直到二次大戰後由國民政府收回。

2008A.D.

青島協辦北京奧運,成為風帆比賽的主辦場地,讓青島一舉躍上國際視野。



2011A.D.

膠州灣大橋正式落成啟用,是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2014A.D.


世界園藝博覽會將在青島舉行。


以上內容摘自《旅讀中國》7月號青島特輯 
去大陸出差\探親\旅行,別忘了帶《旅讀中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